文章系统  
首页 > 梧州学院 > 浏览文章

职工风采第一食堂面点师傅王桂连“喜欢才能做出好东西!”

(编辑:梧州学院 日期:2016年05月17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2016-05-16  点击次数:184

    当你从我校第一食堂的售卖窗口买到热气腾腾的包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谁做出来的呢?怎么做出来的呢?
    每天的凌晨4:30,当师生们还沉睡在睡梦中的时候,第一食堂的操作间里却依稀传出一点人声、透出一些人影来,那是上早班的食堂师傅们开始工作了。
    王桂连是食堂里一位面点师傅,年龄30有余的她,从2014年5月来到第一食堂工作,至今刚好满两年。每天4点起床,然后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往学校赶,4:30准时打卡,并马上投入工作,一直到12:30才下班,两年来不曾间断。一张几平米的操作台,一台打面机,一台压面机,两三百斤面粉,还有数不清数量的托盘……这是王桂连平日的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器材和食材。
    做面点是个与时间赛跑的活,要保证同学们能在7点钟的时候吃到热腾腾的包子,面点工作间的7个工人就必须加快手脚。王桂连与另一个面点师傅主要负责打面、压面和分体,把量好的面粉、水以及其它配料放进打面机搅拌均匀,做成一个面团后,再用压面机进行压面,然后把压好的面搓成长条状再进行分体、包馅……几个简单机械的动作不断重复着,在她脸上不见丝毫的烦躁与懈怠,有的只是专注以及更加麻利的手脚。
    那么要做多少蒸包才足够供应?王桂连告诉我们,这还得据当天的销售情况而定,不过每天五个蒸柜的量是不能少的,不够卖了就要继续做。五个蒸柜,1400多个包子,需要200多斤面粉。身形瘦小的王桂连与她的搭档许师傅合力把一袋袋50斤装的面粉和100斤装的白糖倒进打面机里,她并不觉吃力:“习惯了就好!”
    除了做完包子,向学生们销售也是王桂连师傅工作的一部分。看着同学们排队购买,她心里由衷地高兴,卖得越多也就说明自己做得好吃!8:10早餐高峰期过后,所有的包子都会销售一空,而在这个时间王桂连也才能吃上第一口早餐。休息了二十分钟,她又继续投入新一轮的工作——做烤包。
    来学校之前,王桂连有过三年的烤面包经验,这使得她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据王桂连说,她来这里工作之前,食堂不生产烤面包,她来了之后,食堂管理负责人开始安排她做烤面包,并且一直做到了现在。
    “她做面包的技术真的很好,是我们这里最年轻的面点师傅。”同事卢阿姨对王桂连满是赞叹。市面上卖的烤面包,王桂连看一眼基本上就知道制作材料及工序,回到食堂之后就将其进行改良创新,一种新形式的面包就这样被她创造出来了。我们问她做过多少个种类的面包,连她自己都数不清楚,“蒸包、烤包两类都做过十几种吧,以后还要不断尝试做新品种。”她热爱做面点这份工作,她说:“喜欢才能做出好东西!”
    学校综合管理处饮食中心主任廖周林曾带着王桂连等6人参加广西高校2014年烹饪技术大赛,王桂连在大众面点项目中获得了铜奖。廖周林主任对她印象很深刻:“技术好,性格好,工作认真负责,从不会有怨言,虽是很普通的一名员工,很平凡的岗位,但平凡之中见真心。”
    披着一身星光来,迎着一轮烈日走,面点工作间里默默与面粉“打交道”的王桂连,她说:“如果可以,我希望在这个行业做到退休!”

[文:校园网记者  陈彩飞 利喜艳 余梦/图:陈彩飞]

 

职工风采第一食堂面点师傅王桂连“喜欢才能做出好东西!”

王桂连师傅工作中

 

 

 

上一篇:中关村软件园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主任赵全立一行来访我校
下一篇:自主创新,魅力机化 ———访机械创新设计硬币分拣计数包装机竞赛团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