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广西应用型高校建设与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各高校代表作交流发言,共同探讨应用型高校建设与转型发展。
河池学院:融入区域,突出特色,实施多样化产教合作模式
河池学院在建设与转型发展过程中,明确三重思路:一是弘扬传统优势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类专业;二是拓展应用型专业:如机电类、自动化类专业;三是发展与地方产业对接的专业:如环境工程、旅游管理、桑蚕、酿酒等专业。采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策略,在46个本科专业中遴选8个转型试点专业,建设期三年,资助经费20万元/年.专业,预计总投入480万元。
在应用型专业中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试点工作。计算机类专业尝试“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广州达内软件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深圳新一代软件有限公司等IT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探索“合作研发”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深圳中科欧鹏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小伙伴科技有限公司。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探索“科研转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广东罗浮山国药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河化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与河池环保局、河池环境监测站开展校行合作,该校化生学院教师撰写的《中国铟资源安全研究报告》,获得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批示。生物技术类专业与宜州市科技局及广西宜州市德胜红兰酒业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米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优化研发人才队伍建设》,获得2015年广西创新计划专项项目立项,与浙江大学、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宜州科技局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打造“广西宜州蚕桑科技区域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中小微企业和生产基层提供技术服务,与45家行业、企业建立了协同育人合作关系,与40多所中小学共建共育教师教育专业实践实习基地。近两年来,学校师生共获得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广西财经学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财经学院建立理事会制度,积极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设立校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理事会成员共同研究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共同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应用型院校治理能力。
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经管固本、理工强基、文法铸魂”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结构体系,形成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格局。重点建设“大经管专业群”即优势专业群(会计、财政、金融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群),努力发展支撑专业群(文法与艺术、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专业群)和交叉衍生专业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群)。
实行“新财子”教学模式,采用“商学+书院”模式,在保证各学院基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一部分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意愿的学生,系统学习商学知识,采用“书院”模式,以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同时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新财子”教育从2011年开始至今从未间断,已培养学生2000多名。
拓展国际合作办学范围和层次,注重与美国、英国高校的合作,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努力提高国际化教育层次,大力拓展研究生教育的联合培养。推动实践教学国际化,在建设好曼谷、法国 CRR 建筑事务所实践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其他国外教学和实训基地数量。 梧州学院: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梧州学院坚定“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改革意识,制定改革措施,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第一,深化产教融合,夯实课程改革基础,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对应用型教材建设工作进行立项,引导和鼓励各专业(或专业群)编写应用型教材。
第二,坚持校企合作,联合梧州市政府成立了“政校企联盟”,与10余个政府相关部门和88家企事业单位结成联盟,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平均每个专业有两个以上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探索行业学院、校中厂、厂中校、“电商实战”、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育人模式。
第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让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创新,截止目前,全校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直接相关课程17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载体,搭建“四创平台”;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编制了《梧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等规定,创意创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分阶段培养,项目立项和中期检查邀请行业精英指导,项目结题标准重视过程能力评估,不以成果定结论。 贺州学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选择 贺州学院按照与企业(行业)共建双赢的人才培养生态链的思路,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广泛开展校地、校企互动,整合资源,初步形成了双向介入、融合发展的合作格局。
以“厂中校”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与北海工业区管委会合作,在园区内共建面向园区所有企业的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服务平台。在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内设立“三诺科技学院”。
以“校中厂”模式把企业搬进校园,校企共建共管行业学院,创新合作机制。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管理类专业仿真实训平台,共建“新道经济管理学院”, 合作共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合作建立“数字媒体产业人才项目实训基地”和“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贺州学院数字媒体创意产业园孵化中心”, 共同筹建“凤凰数字媒体学院”。与中兴通讯共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建立“中兴通讯信息学院”,首期合作共建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与“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共建“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与珠海宝贤餐饮集团共同投资2500万元共建贺州学院餐饮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宝贤餐饮管理学院”, 共同培养餐饮类专业人才。与思科共建贺州学院-思科网络学院,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苏宁易购、广西云尚、王培娜服装设计工作室等几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钦州学院: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努力建设应用型大学 钦州学院主动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围绕海洋经济和临海重大产业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海洋性办学特色。瞄准广西海洋经济和临海重大产业发展,逐年增设海洋类专业并加以重点建设,形成了海洋科学与渔业类、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类、航海类等海洋特色专业群。在现有海洋类学科中,“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三个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设立了广西海洋生态环境院士工作站;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珍稀物种养护实验室”、省级重点技术研究中心“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研究机构“北部湾特色海产品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北部湾现代港口物流实验室培育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海洋学科发展平台。
建有海洋科学实验中心、轮机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航海技术实验实训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中心等校内实验教学中心23个;建有设施完善的固定校外实习基地和培训场所138个。
2016年3月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全国共5所)和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试点院校(全国共12所)。今后将继续以“转型发展”和“创建北部湾大学”为中心推进各项工作。 百色学院: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百色学院转型的基本思路和路径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元制”和“双园制”并行,通过校企双元主体合作办学,不断吸引大量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入驻大学校园及周边,最后形成大学校园、大学科技园的“一校双园”发展新格局。
加快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根据生态铝产业、亚热带农业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及边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城镇化、信息化等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增长点,与百色市工业园区、国家铝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百色)、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方洲铝业有限公司等近100个行业企业合作办学。铝工业产业专业群、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民族文化产业专业群具有明显地方特色,成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
通过校企共同投资、共建共管的模式,大力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不断优化实验实训实习环境。近三年,校内实验实训场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自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了1亿元(增长了258%),实训实习保障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仅2015年学校就投入1600万元(不含校外单位投入部分)用于重点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个(居广西同类高校之首),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8项,自治区级项目65项,科研总经费2000多万元,取得一系列应用研究成果。近两年仅材料学院就获得了158个专利授权。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学校转型发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努力实现学科和专业群与地方产业链的对接,制定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积极对接了边疆民族基础教育、蔗糖循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地方支柱产业,科学申报新专业,加强专业建设。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导向方面,学校优化课程内容,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密切配合,并且开设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特色课程,彰显民族院校特性;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过程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积极拓宽应用型研究路径,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大力构建合作育人平台,推进校校、校企和校政合作,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共建教学资源,合理布局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在校外,建设了“酒店管理基层干部培养实验班”、“新闻专业”实习实训室等校外实验基地,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
学校通过政策引导、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力度,重视从研究型高校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鼓励优秀教师外出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培养,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产教融合建平台 校企合作育英才 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逐步构建起了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互生共赢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优先建设了与广西三大战略新使命、“14+10”产业体系和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类紧缺专业,重点建设了机械与汽车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与仪器类、能源与建筑类、航空航天类、经济管理类等6个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目前,学校开设的23个本科专业中,有15个工科专业、6个管理学科专业、2个文学及艺术学专业,是广西高校中工科专业比例最高的院校之一。
学校注重加强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6大专业群与9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全覆盖。近3年,在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学校获国家级奖励34项;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自治区级项目43项孵化出了“创新零污染节能黑板”、“谷物烘干机”等入驻国家大学生科技园区的项目。
学校与企业联合建有“机器人与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无人机遥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低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自治区级科研平台。作为主要组织者参与了16项桂林市本地旅游发展规划项目,如“桂林航天旅游城概念性规划”、“阳朔低空旅游基地建设概念性规划”等项目,是桂林市打造“航空+旅游”的重要智库。 广西外国语学院:创新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国家语种专业群获批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本专业群建设以探索构建学科交叉、专业交叉的东盟国家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进一步深化东盟国家语种专业群建设。
为此,学校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三个融合”的教学模式:一是东盟国家语种与第二、第三外语深度融合。二是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深度融合。三是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深度融合。同时建立了学科交叉课程体系,构建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推进了跨国实习和就业,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进一步加强外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施“大学东语”教学战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该校在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上,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基础阶段学习转变为四年不断线学习;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授英语语法词汇知识转变为实践英语应用能力。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独具特色的东盟国家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用转型试点建设的契机,以点带面,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强化外语优势,提升学校国际化,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学生实施“双校园”学习规划打下良好的语言交流基础,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立足出版,服务高校,助力广西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高校建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区内唯一一家地方高校出版社,一直坚守服务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出版使命, 出版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系列化的课程教材和富有创见、反映学术前沿的学术著作,以及形式丰富、制作精良的校园文化成果集。
出版社从三方面的措施集中展现了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校园文化建设。一是配合课程改革,出版优质教材,面向全区推出了全区统编教材、校本教材、创新类教材的三大类教材,对我区高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起到了一定的现实作用。二是借助高校科研创新成就,传播前沿学术成果,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如中国—东盟教育研究系列丛书、教师教育与教师成长研究丛书、 教师教育应用发展文库、桂东南学人文丛、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丛书等。三是凝聚校园文化成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以各种形式展现丰富的校园文化成果,传播全区高校校园文化,彰显全区高校校园文化魅力。
探索服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出版新路径,面向应用型高校的出版提出了三方面的主要服务。一是发挥区位优势,依托高校资源,打造成系列的特色专业教材;二是基于应用型高校需求实际,推进立体化教材建设;三是借助联盟的平台,为广西区内应用型高校校际联合做好服务。
上一篇::高峰论坛6各高校建设与转型发展交流纪实二2016-06-07 205057 作者 来源玉师网 点击在应用型专业中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试点工作。计算机类专业尝试“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广州达内软件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深圳新一代软件有限公司等IT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机械及自动化类专业探索“合作研发”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深圳中科欧鹏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小伙伴科技有限公司。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探索“科研转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广东罗浮山国药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河化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与河池环保局、河池环境监测站开展校行合作,该校化生学院教师撰写的《中国铟资源安全研究报告》,获得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批示。生物技术类专业与宜州市科技局及广西宜州市德胜红兰酒业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米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优化研发人才队伍建设》,获得2015年广西创新计划专项项目立项,与浙江大学、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宜州科技局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打造“广西宜州蚕桑科技区域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中小微企业和生产基层提供技术服务,与45家行业、企业建立了协同育人合作关系,与40多所中小学共建共育教师教育专业实践实习基地。近两年来,学校师生共获得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广西财经学院: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财经学院建立理事会制度,积极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设立校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理事会成员共同研究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共同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应用型院校治理能力。
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经管固本、理工强基、文法铸魂”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结构体系,形成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格局。重点建设“大经管专业群”即优势专业群(会计、财政、金融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群),努力发展支撑专业群(文法与艺术、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专业群)和交叉衍生专业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群)。
实行“新财子”教学模式,采用“商学+书院”模式,在保证各学院基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和寒暑假,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一部分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意愿的学生,系统学习商学知识,采用“书院”模式,以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同时学生参与教师指导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新财子”教育从2011年开始至今从未间断,已培养学生2000多名。
拓展国际合作办学范围和层次,注重与美国、英国高校的合作,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努力提高国际化教育层次,大力拓展研究生教育的联合培养。推动实践教学国际化,在建设好曼谷、法国 CRR 建筑事务所实践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其他国外教学和实训基地数量。 梧州学院:地方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梧州学院坚定“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改革意识,制定改革措施,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第一,深化产教融合,夯实课程改革基础,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对应用型教材建设工作进行立项,引导和鼓励各专业(或专业群)编写应用型教材。
第二,坚持校企合作,联合梧州市政府成立了“政校企联盟”,与10余个政府相关部门和88家企事业单位结成联盟,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平均每个专业有两个以上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探索行业学院、校中厂、厂中校、“电商实战”、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育人模式。
第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让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创新,截止目前,全校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直接相关课程17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载体,搭建“四创平台”;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编制了《梧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等规定,创意创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分阶段培养,项目立项和中期检查邀请行业精英指导,项目结题标准重视过程能力评估,不以成果定结论。 贺州学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选择 贺州学院按照与企业(行业)共建双赢的人才培养生态链的思路,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广泛开展校地、校企互动,整合资源,初步形成了双向介入、融合发展的合作格局。
以“厂中校”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与北海工业区管委会合作,在园区内共建面向园区所有企业的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服务平台。在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内设立“三诺科技学院”。
以“校中厂”模式把企业搬进校园,校企共建共管行业学院,创新合作机制。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管理类专业仿真实训平台,共建“新道经济管理学院”, 合作共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合作建立“数字媒体产业人才项目实训基地”和“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贺州学院数字媒体创意产业园孵化中心”, 共同筹建“凤凰数字媒体学院”。与中兴通讯共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建立“中兴通讯信息学院”,首期合作共建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与“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共建“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与珠海宝贤餐饮集团共同投资2500万元共建贺州学院餐饮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宝贤餐饮管理学院”, 共同培养餐饮类专业人才。与思科共建贺州学院-思科网络学院,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苏宁易购、广西云尚、王培娜服装设计工作室等几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钦州学院: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努力建设应用型大学 钦州学院主动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围绕海洋经济和临海重大产业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海洋性办学特色。瞄准广西海洋经济和临海重大产业发展,逐年增设海洋类专业并加以重点建设,形成了海洋科学与渔业类、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类、航海类等海洋特色专业群。在现有海洋类学科中,“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三个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设立了广西海洋生态环境院士工作站;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珍稀物种养护实验室”、省级重点技术研究中心“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研究机构“北部湾特色海产品资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北部湾现代港口物流实验室培育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海洋学科发展平台。
建有海洋科学实验中心、轮机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航海技术实验实训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中心等校内实验教学中心23个;建有设施完善的固定校外实习基地和培训场所138个。
2016年3月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全国共5所)和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试点院校(全国共12所)。今后将继续以“转型发展”和“创建北部湾大学”为中心推进各项工作。 百色学院: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百色学院转型的基本思路和路径是: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元制”和“双园制”并行,通过校企双元主体合作办学,不断吸引大量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入驻大学校园及周边,最后形成大学校园、大学科技园的“一校双园”发展新格局。
加快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根据生态铝产业、亚热带农业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及边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城镇化、信息化等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增长点,与百色市工业园区、国家铝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百色)、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方洲铝业有限公司等近100个行业企业合作办学。铝工业产业专业群、亚热带农业产业专业群、民族文化产业专业群具有明显地方特色,成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
通过校企共同投资、共建共管的模式,大力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不断优化实验实训实习环境。近三年,校内实验实训场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自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了1亿元(增长了258%),实训实习保障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仅2015年学校就投入1600万元(不含校外单位投入部分)用于重点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个(居广西同类高校之首),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8项,自治区级项目65项,科研总经费2000多万元,取得一系列应用研究成果。近两年仅材料学院就获得了158个专利授权。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学校转型发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努力实现学科和专业群与地方产业链的对接,制定了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积极对接了边疆民族基础教育、蔗糖循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地方支柱产业,科学申报新专业,加强专业建设。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导向方面,学校优化课程内容,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密切配合,并且开设民族政策理论和民族特色课程,彰显民族院校特性;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过程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积极拓宽应用型研究路径,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大力构建合作育人平台,推进校校、校企和校政合作,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共建教学资源,合理布局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在校外,建设了“酒店管理基层干部培养实验班”、“新闻专业”实习实训室等校外实验基地,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
学校通过政策引导、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力度,重视从研究型高校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鼓励优秀教师外出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培养,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产教融合建平台 校企合作育英才 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逐步构建起了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互生共赢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优先建设了与广西三大战略新使命、“14+10”产业体系和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类紧缺专业,重点建设了机械与汽车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与仪器类、能源与建筑类、航空航天类、经济管理类等6个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目前,学校开设的23个本科专业中,有15个工科专业、6个管理学科专业、2个文学及艺术学专业,是广西高校中工科专业比例最高的院校之一。
学校注重加强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6大专业群与9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全覆盖。近3年,在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学校获国家级奖励34项;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自治区级项目43项孵化出了“创新零污染节能黑板”、“谷物烘干机”等入驻国家大学生科技园区的项目。
学校与企业联合建有“机器人与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无人机遥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低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自治区级科研平台。作为主要组织者参与了16项桂林市本地旅游发展规划项目,如“桂林航天旅游城概念性规划”、“阳朔低空旅游基地建设概念性规划”等项目,是桂林市打造“航空+旅游”的重要智库。 广西外国语学院:创新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国家语种专业群获批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本专业群建设以探索构建学科交叉、专业交叉的东盟国家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进一步深化东盟国家语种专业群建设。
为此,学校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三个融合”的教学模式:一是东盟国家语种与第二、第三外语深度融合。二是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深度融合。三是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深度融合。同时建立了学科交叉课程体系,构建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推进了跨国实习和就业,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进一步加强外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施“大学东语”教学战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该校在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上,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基础阶段学习转变为四年不断线学习;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授英语语法词汇知识转变为实践英语应用能力。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独具特色的东盟国家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用转型试点建设的契机,以点带面,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强化外语优势,提升学校国际化,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学生实施“双校园”学习规划打下良好的语言交流基础,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立足出版,服务高校,助力广西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高校建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区内唯一一家地方高校出版社,一直坚守服务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出版使命, 出版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系列化的课程教材和富有创见、反映学术前沿的学术著作,以及形式丰富、制作精良的校园文化成果集。
出版社从三方面的措施集中展现了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校园文化建设。一是配合课程改革,出版优质教材,面向全区推出了全区统编教材、校本教材、创新类教材的三大类教材,对我区高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起到了一定的现实作用。二是借助高校科研创新成就,传播前沿学术成果,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专著,如中国—东盟教育研究系列丛书、教师教育与教师成长研究丛书、 教师教育应用发展文库、桂东南学人文丛、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丛书等。三是凝聚校园文化成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以各种形式展现丰富的校园文化成果,传播全区高校校园文化,彰显全区高校校园文化魅力。
探索服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出版新路径,面向应用型高校的出版提出了三方面的主要服务。一是发挥区位优势,依托高校资源,打造成系列的特色专业教材;二是基于应用型高校需求实际,推进立体化教材建设;三是借助联盟的平台,为广西区内应用型高校校际联合做好服务。
下一篇::高峰论坛4广西教育厅副巡视员杨林出席高峰论坛并发表讲话2016-06-07 162756 作者李薇 朱燕河 覃颖 来源玉师网 点击
(作者:佚名 编辑:玉林师范学院)
相关新闻
- 我校“竞魂高校电竞联赛”项目荣获中国创翼大赛全国赛银奖
- 2016年数据科学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暨委员会年会在我校召开
- 我校在2016年第二届“云梦想”广西高校创业营销比赛中喜获佳绩
- 我校召开博士点建设暨学科评估工作推进会议
- “十三五”广西学位点建设规划座谈会在我校举行
- 五合新校区工程建设进展喜人
我有话说
成人高考
最新文章
- 1我校隆重召开第六次教学工作
11月22日下午,广西师范学院第六次教学工作大......
- 2我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南
11月5日,广西区“到校外”杯大学......
- 3我校“竞魂高校电竞联赛”项
从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
- 4创新创业教育在师院系列报道
11月8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张海霞教......
- 5台湾铭传大学代表团到我校访
11月17日上午,台湾铭传大学代表团刘广华处长......
热门文章
- 1国内名师专题讲座系列报道一 广西
...
- 2两学一做图书馆党支部开展2016年
<!-- /*FontDefinitions*/ @font-face {fon...
- 3校领导到图书馆调研指导二期工程
5月17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刘正东到图书馆调研...
- 4聚焦整体搬迁01学校召开学生搬迁
为做好我校东、西校区调整搬迁工作,12月24日...
- 5我院隆重举行2016级新生军训动员
...